此处显示 class "top" 的内容
品种超市
当前位置:>网站首页 > 品种超市 >

优质小麦新品种-漯麦4号

发布时间:2007-11-07 来源:漯河市农科院 阅读次数:

    

一、品种来源

漯麦4号(豫麦57号)系漯河市农科所从安阳市农科所1991年引进的穿梭组合选育而成。父本为矮早781,母本为806-3-3-10

二、选育过程

自六十年代进行矮化育种以来,小麦的育种目标定位在“高产、多抗”。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,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“高产、多抗的育种目标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。我们在育种过程中,除了注重“高产、多抗”以外,将优质育种列入育种目标。由于长期以来小麦进行“高产、多抗”单一性状的选择,导致小麦遗传基础变窄、优质基因较少。为了拓宽小麦的遗传资源,漯河市农科所与其它育种单位进行联合育种,相互交换F1代育种材料,实现资源共享。1989年,安阳市农科所利用农艺性状较好的矮早781与西北农大遗传基础丰富的806-3-3-10(见品种来源)杂交。1991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 LINE-HEIGHT: 150%; FONT-FAMILY: 宋体; mso-bidi-font-size: 12.0pt; mso-ascii-font-family: 'Times New Roman'; mso-hansi-font-family: 'Times New Roman'"CB?F1代种子,原名为安90-2。当年点播种植4000株,采用系谱法选择。根据幼苗习性、耐寒性、分蘖成穗率、抗病性等特性进行田间选择,结合室内考种,于92年麦收后选留9个单株。19921993年度,在种植的9个株系中继续按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,以安90-2-9系表现最为突出,从该系中选留9个单株。19931994年将所留材料种植成系统群,第二株系中选,系谱号为安90-2-9-2。该系当年表现整齐一致,耐寒抗病,杆矮抗倒,穗大,成穗适中,籽粒饱满,经测产表明,该品系三因素协调,产量潜力大,除保留个别株系继续选择外,其余植株全部混收脱粒成为品系,进行产量试验,定名为漯麦4号。19961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和生产示范试验,1999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,定名为豫麦57号。1998年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对该品种进行分析,该品种含有控制合成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的1Dx5+1Dy10优良亚基。虽然与具有的抗白粉病基因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未全部表达,仍然具有面粉细、白,加工成面条、馒头后口感好的优点,适合我国北方人民生活的需要,受到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。同时由于该品种出粉率高,商品性好,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,也深受面粉加工企业的青睐。

三、产量表现

(一)、 区域试验

19961997年漯麦4号破格参加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组区试,10点汇总,7点增产,3点减产,全省汇总平均每667M2籽粒产量为498.4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3.04%,居11个参试品种第2位。

19971998年继续参加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组区试,大灾之年,7点汇总7点增产, 增产幅度为5.9%24.71%,其中6处增产在10%以上,平均每667M2籽粒产量为468.7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14.09%,达极显著水平,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。

19981999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,15点汇总,15点全部增产,其中增产30%以上的2处,增产20%以上的3处,增产10%以上的5处。平均每667M2籽粒产量为476.7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15.62%

19992000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区试,20点汇总,18点增产,最高增产25.72%,最低增产1.5%2处减产均不显著,平均亩产554.1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6.08%,达极显著水平,居第二位。

(二)、 生产试验

19981999年度漯麦4号(豫麦57号)通过河南省区试,进入河南省生产示范试验,表现突出。10点汇总均较对照增产,产量幅度为395.0558.3公斤/667M2,比对照增产3.79—21.54%,其中7处增产在9%以上,平均产量为471.5公斤/667M2,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45.7公斤,增产10.73%,居5个参试品种第2位。20002001年参加黄淮海南片生产试验,8点汇总,7点增产,平均亩产485.6公斤,比对照豫麦49增产3.0%,居第二位。

四、品质分析

2000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北京、哈尔滨)测定,漯麦4号籽粒蛋白质含量(%14.04/14.09,湿面筋(%26.7/28.5,沉降值(ml36.2/33.1,吸水率(%51.02/55.0,稳定时间(min6.0/5.92001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北京、哈尔滨)测定,漯麦4号籽粒蛋白质含量(%13.39/13.42,湿面筋(%26.5/24.2,沉降值(ml32.8/33.2,吸水率(%52.1/52.6,形成时间(min1.5/1.0,稳定时间(min6.5/5.0

五、抗病鉴定

19992000年经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,漯麦4号中感条锈病、白粉病和赤霉病,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;20002001年经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,该品种慢条锈病,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,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。

六、特征特性

漯麦4号属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。该品种适播期长(10515日)。幼苗匍匐,叶色深绿,生长势强,抗寒性好。分蘖期1112日前后,每株分蘖78个,次生根45.5条。春季两极分化稍慢。成穗率41.3%,每667 M2成穗 3845万,后期旗叶上冲,旗叶长19厘米,宽1.9厘米,株叶型紧凑,长相清秀,叶功能期长。株高7580厘米,茎杆坚韧,抗倒性好,较耐渍, 成熟落黄好, 生育期231235天。该品种穗较大,纺锤形,小穗2224个,护颖白色船形,白粒,穗粒数3238粒,千粒重3843克,每667M2500550公斤,稳产性突出。该品种黑胚率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间表现不同,受气候条件影响造成波动,但一般低于豫麦18等品种,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属中筋优质小麦。该品种出粉率较高,面粉细白,形成时间、稳定时间长,

七、适宜地区和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宜地区。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,漯麦4号(豫麦57号)是一个丰产、稳产、半冬性优良小麦新品种,综合性状好、抗灾能力强、产量三要素协调,在黄淮麦区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,适宜该区早、中茬大面积种植,已是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之一。

2、技术要点:根据我所栽培试验结果表明,豫麦57号稳产500550公斤/667M2 ,成穗数4045/667M2,穗粒数4043粒,千粒重3740。其技术要点为:精细整地,施足底肥,适期精播。本地最适播期10515日,每667M2播量56.5公斤;前氮后移,加强春季管理,春季拔节前以中耕划锄为主,拔节后第一节固定时再肥水重促,以达到保穗数、增粒数、促大穗的目的;及时防治病虫害。4月上中旬进行“一喷三防”,灌浆初期和中期结合防病治虫喷施叶面肥料,以增加粒重,夺取高产。

八、社会经济效益

19982002年,漯麦4号在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已大面积推广应用。19992002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012khm2,一般较豫麦21号平均增产10%左右,总增产小麦68310万公斤,按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的折算系数0.8缩值后,总增小麦54648万公斤,每公斤小麦以1.06元计,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7926.88万元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河南省漯河市农科所


 
供稿: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责任编辑:yulei

版权所有 2005-2019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支持:创想网络

联系电话:0395-3133839 3133462 农业技术服务电话:15039520110

地址:河南省漯河市黄河路 邮编:462000 备案号: 豫ICP备20007197号-1

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101号

关闭
关闭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