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处显示 class "top" 的内容
服务三农
当前位置:>网站首页 > 服务三农 >

如何科学防范小麦“干热风”?

发布时间:2025-05-09 来源:漯河市农科院 阅读次数:

今年4月以来,河南气温不断攀升,全省降水偏少,大风天气较多。近日,省气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,预计5月11日至13日全省大部地区将出现35℃以上高温天气,干热风灾害风险将达到中度以上。

  “干热风”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出现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,其特征为高温低湿,并伴有一定风力,会导致小麦蒸腾加剧,水分散失过快,从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灌浆。一般来说,当日气温高于30℃,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%,且风力≧3米/秒时,可判定为轻型干热风过程;若14时气温高于35℃,田间相对湿度低于25%,同时风力≧3米 /秒,则为重型干热风过程。

就像人会中暑一样,小麦也会‘中暑’。“干热风”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,高温、低湿、强风三者叠加,加速了水分的蒸发和植株的蒸腾,加速小麦植株衰老,缩短灌浆时间,最终形成“逼熟”现象。若未及时防控,千粒重可能下降2~3克,影响产量。

   3月中旬以后,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干旱天气,降雨量较少,同时气温偏高,导致部分地区旱情突出,主要是我省南阳、驻马店、信阳、周口、漯河等地,小麦生长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。

局部地区面临旱情叠加风险的考验,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5月4日11时,全省51%的测站出现干旱,土壤缺墒情况加剧并向深层扩展。特别是济源、三门峡、洛阳、漯河、南阳5地,缺墒测站比例超过70%。省气象台预测,本周全省大部气温偏高,降水偏少,多大风天气,全省旱情也将持续发展,土壤缺墒测站占比将持续增加。

【专家支招】“一喷三防”是关键,分类施策保粒重

针对当前形势,提醒广大农户,要根据小麦的生育时期、土壤墒情以及天气情况,通过及时落实防范措施,减轻影响,促进灌浆,增加粒重。

灌浆水既要‘看天’也要‘看地’。墒情不足的麦田可以在灌浆初期及时小水细浇,满足后期水分需求,改善田间小气候。避免大水漫灌引发倒伏,成熟前15天则需停水防根系窒息。有微喷灌、喷灌设备的地块,在“干热风”来临前适量喷水,增加空气湿度、降低冠层温度,预防和减轻“干热风”对小麦的影响。

磷酸二氢钾+调节剂+杀菌剂的组合,是防早衰、抗干热风的‘黄金配方’。叶面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可显著增强植株抗性,配合萘乙酸、三十烷醇等蒸腾抑制剂,能抑制植株蒸腾,减少水分流失,促进籽粒灌浆,提高粒重。同时结合小麦灌浆期病虫害发生情况,混配杀菌剂、杀虫剂,做到“一喷三防”,实现“防干热风、防病虫、防早衰”三效合一。

版权所有 2005-2019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支持:创想网络

联系电话:0395-3133839 3133462 农业技术服务电话:15039520110

地址:河南省漯河市黄河路 邮编:462000 备案号: 豫ICP备20007197号-1

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101号

关闭
关闭
关闭